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健康快讯网快讯正文

三千年间古人对于消渴病因有哪些发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09-27 15:31:50  阅读:9788 作者:建群中医

原标题:三千年间,古人关于“消渴”病因有哪些发现?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知道糖尿病的国家之一,约在公元前1395年至公元前1122年的殷商年代,甲骨文就有记载。

糖尿病自古由来已久

其时人们对22种病有简略的知道,其中有一种叫“尿病”。由于现在缺少进一步的考证材料,“尿病”切当所指尚不清楚,但不扫除是最早知道糖尿病的记载。在先秦时期,《淮南子·说山训》曰:“嫁女于病消者,夫身后难复处也”,这儿病消即指消疾,为古代最早的糖尿病病名。消渴一词至东汉后被广泛运用。

古代女嫁消渴,其婚也悲

一、美食内热

人们在知道消渴病的初期,就发现了美食内热能够引起消渴病。

《素问·通评真假论》指出:

凡治消瘅、偏枯、痿厥、气满、发逆、甘肥贵人,则膏梁之疾。”

这句话出自《黄帝内经.素问》的《通评真假论》。唐代闻名医家王冰注“消谓之消,瘅谓之伏热,‘高育也,梁梁米也...肥者令人热中,甘者令人中渴,故热气内持发为消渴。”

《素问.通评真假论》所言消瘅”,即糖尿病并发症出现期。消瘅经由脾瘅、消渴的进程开展而来,此期可并见偏枯、仆击(脑血管病)痿厥(周围神经病变)、气满发逆等并发症。这段论说主要是针对上述疾病病因的论述,这些病变与脾瘅,消渴在病因上根本相同,文中所说发病之人多为“肥责人”。 因多食膏梁甘旨而致病。

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 《素问.通评真假论》

现在,就连中山大学隶属榜首医院院长肖海鹏都感叹到:咱们才智的祖先是世界上最早意识到糖尿病与饮食、运动密切相关的,现在我国却成为糖尿病榜首大国。

《素问·奇病论》进一步解说曰:

消瘅者“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

由于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逆,转为消渴”。

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也清晰说:

“消渴病,其为病之肇端,皆膏粱肥甘之变,酒色伤劳之过,皆富贵人病之而贫贱者罕见也。”

富豪宅第,多患消渴

二、情志损害

《灵枢·五变篇》云:“薄皮肤,而目巩固以深者,长冲直扬,其心刚,刚则多怒,怒则气上逆,胸中积蓄,血气逆留,宽皮充肌,血脉不可,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

《外台秘要》亦云:“消渴患者,悲痛瘦弱,伤也。”在我国历史上,因情志损害或性格刚烈骄妄易怒引发消渴病的案例不少,如楚汉争霸时的范增,东晋周玘,魏明帝曹睿等。

魏明帝曹睿也生消渴症

三、五脏软弱

任何疾病的发作都离不开内因和外因的两层效果。疾病发作的内因很大程度上应是人自身所具有的特征之归纳,即体质。消渴病的内因主要是五脏软弱。

《灵枢· 本脏篇》在评论脏腑的特色时以为五脏有上下,巨细,坚脆,规矩,偏倾等之不同。其中论:“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肺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肝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此“脆”者“弱”也

清·张隐魇云:“盖五脏主藏精者也,五脏软弱则津液菲薄,故皆成消瘅。”

五脏的刚柔软弱,很大程度取决于先天禀赋,因而“五脏皆软弱者,善病消瘅”(《灵枢·五变篇》)的理论表现了遗传原理。

便秘:见《灵枢·师传篇》:“夫热中消瘅,则便塞”。

腹泻:见《丹溪心法·消渴四十六》:“消渴若泄泻,先用白术、白芍药炒为末调服,后却服前药。”

痈疽:见《诸病源候论·渴利候》:“(消渴)其病变多发痈疽。”

痈:见《千金方》:“消渴之人,愈与未愈,常须思虑有大痈。”

脑疽:见《圣济总录》:“能食而渴者,必发脑疽。”

疮癣痤痱:见《三消论》:“夫消渴者多变疮癣痤痱之类。”

肺痿痨嗽:见《三消论》:消渴“或蒸热虚汗,或肺痿痨嗽。”

昏眩:见《三消论》:消渴“或风火昏眩”。

雀目、内障:见《黄帝素问宣明论方》:消渴患者“变为雀目、内障”。

聋盲:见《三消论》:“夫消渴者多变聋盲目疾”。

手足偏废:见《秘传证治要诀》:“三消久之,精血既亏,或目无见,或手足偏废”。

失明:见《秘传证治要诀》:“三消久之,精血既亏,或目无见”。

水肿:见《圣济总录》:“此病(消渴)久不愈,能为水肿痈疽之病”。

足疽:见《卫生宝鉴》:“消渴“足膝发恶疮,至死不救”。

心痛:见《诸病源候论》:“消渴重,心中痛”。

牙病:见《先醒斋广笔记》:消渴“牙痛牙落”。

痿病:见《兰室秘秘藏》:消渴“上下齿皆麻,舌根强硬,胀痛,四肢痿弱。”

痹病:见《圣济总录》:消渴“四肢痛苦”。

不寐:见《普济方》:消渴“睡觉不安,四肢厌倦”。

阳痿:见《医贯》:下消“或心烦燥渴,小便频数,或白浊阴痿”。

鼓账:见《医贯》:消渴“内热未除,中寒复生,能不未传鼓账耶?”

麻痹:见《河间六书》:“如脾热而渴者,痿论曰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

其它感染:见《三消论》:消渴“身热头痛,积热黄瘦,发热恶寒,蓄热寒战,或隔痰吐逆,烦热烦渴,或燥湿泻痢,或目疾口疮,或咽喉痛苦。”

中医关于消渴症的知道和研讨根由极长,最早对其症状的发现与记载的就是出自于他们。几千年来,遗留下来的医学典籍给予了咱们医治糖尿病方面极大的财富。

在临床机械科技高度发达的今日,连西医都承认在糖尿病医治范畴中医修正人体机能到达自愈康养的优势,在防治其并发症上,中药更是具有反转效果。

修改:建群中医

责任修改: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